線上
諮詢

技術資料

火龍果種植要點: 火龍果肥料和病蟲害防治

火龍果種植看似簡單,卻暗藏土壤結構、養分平衡與環境管理等關鍵細節。這篇文章將介紹台灣火龍果的種植分布、生長條件、常見問題與管理方式,幫助大家對火龍果種植有更全面的了解。
火龍果種植看似簡單,卻暗藏土壤結構、養分平衡與環境管理等關鍵細節。這篇文章將介紹台灣火龍果的種植分布、生長條件、常見問題與管理方式,幫助大家對火龍果種植有更全面的了解。

 

台灣火龍果種植現況

台灣的火龍果主要集中種植在南部與東部地區,尤其是:台南、屏東、高雄、台東,近年來中部地區的南投縣民間鄉、國姓鄉等,也興起栽種熱潮。這些地區屬熱帶到亞熱帶氣候,日照長、氣溫高,加上農友經驗日益成熟,栽培面積持續擴大。

火龍果種植環境條件

氣候與氣溫需求

火龍果原產於中南美洲,屬於熱帶與亞熱帶植物,最適生長在溫暖、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最適生長溫度落在25℃至35℃。低於10℃時植株生長停滯甚至受損,但高於38℃也可能影響開花結果。

水分與日照管理

雖屬仙人掌科,火龍果並非完全耐旱——土壤保持「濕潤但不積水」最理想。火龍果最怕積水,過多的水分容易導致根部腐爛,因此,土壤需保持濕潤,同時留意含水量,尤其雨季期間要特別注意排水。

另一方面,火龍果是「光照型」作物,每天至少需要6至8小時的陽光,日照不足會導致枝條生長不良、開花率下降,甚至無法結果,許多農民會選擇人工照光的方式,延長紅龍果的產期。

關於更多火龍果人工光照栽培的討論,可參考文章 火龍果豐收的秘笈:光照+肥培雙管齊下 

 
火龍果照光調節產期。
火龍果照光調節產期。

土壤條件

適合火龍果的土壤是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有助根系生長,土壤若太黏或容易積水,則會增加根部病害感染風險。

火龍果施肥管理建議

種植前的基肥準備

翻犁整地時,混入堆肥或顆粒狀有機質,可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並供應緩效氮、磷、鉀基礎生長養分,促進根系發展。

生長期養分補給

在火龍果枝條快速生長的時期,氮、磷、鉀比例均衡的複合肥(例如15-15-15)每一至兩個月追施一次,可維持新梢生長。另外,加強氮肥的補充,有助枝條生長,可在土壤追加使用 農神 1 號,以天然成分幫助作物健康生長,提升火龍果整體健康。還可同時使用 TE11 葉效速 噴灑火龍果植株,透過葉面氣孔快速補給生長期所需的巨量、綜合微量元素。

火龍果開花至結果期的營養強化

進入結果期時,可增加鉀肥比例、減少氮肥追施,幫助果實成熟轉色與甜度提升,施肥後要配合週期澆水,避免土壤肥料累積,造成土壤根系傷害。可利用 TE13 果效速,透過葉面氣孔,來補充火龍果花果發育所需要的磷、鉀與其他微量元素,協助火龍果轉色。

如果想更近一步提升火龍果的品質,可在土壤使用 農神 3 號 施肥,除了提供有機的磷、鉀外,還能補充土壤有機質,提升火龍果品質、增加火龍果甜度累積。

 
使用TE肥料的紅龍果,轉色均勻、豔紅有光澤。
使用TE肥料的紅龍果,轉色均勻、豔紅有光澤。

火龍果常見病害及防治方式

火龍果莖腐病( Fusarium spp)

莖腐病全年都有可能發生,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下尤為嚴重;發病時會在莖部出現黃褐色、呈水浸狀的軟腐症狀。為避免病害擴散,應立即剪除並帶離園區所有染病枝條,配合使用推薦用藥進行防治,可搭配無毒防護資材 超護 矽后 加強保護,就能有效降低莖腐病的再感染與蔓延風險,維持作物健康。

超護 矽后 的奈米矽礦表面帶有大量電荷,透過物理方式包覆病原菌,干擾病菌生理,同時並破壞病原菌表面結構,造成病原菌萎縮、破壞、崩解等,達到抑制病害滋生繁殖的效果。且成分天然,長期使用也不用擔心農藥殘餘問題及抗藥性的產生,用來防治火龍果病害安全又有效。

火龍果病毒病(Pitaya mosaic virus)

火龍果常見的病毒病可分為火龍果嵌紋病毒(PtMV)與仙人掌病毒 X(CVX)兩大類;前者會在莖部形成淡黃色的嵌紋,後者則會出現退綠斑點、斑駁破損或整株黃化等症狀。防治上,首先應選用無毒種苗或實生苗,以杜絕病源;一旦發現染病枝條,應立即剪除並帶離園區,避免成為持續的傳染源。同時,所有修剪與管理工具在使用前後都必須徹底消毒,以阻斷器械傳播路徑,才能有效降低病毒病的發生與蔓延。

火龍果葉斑病(Botryoshaeria dothidea)

受感染的莖幹常會長出細小的點狀突起,且在雨季因濕度升高更容易擴散感染;因此,田間管理須特別注意水分控制,保持良好排水,避免積水環境。若發現病株,應立即剪除並移出園區,以阻斷傳染源,同時確保所有修剪與管理工具在使用前後都經過徹底消毒,防止器械造成二次感染。

火龍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speroides)

主要危害果實與葉片,感染處會出現同心圓狀的壞疽凹陷斑,嚴重時影響產量與品質。防治上,首先應選用無毒種苗或實生苗,從源頭降低感染風險;一旦發現病果或染病枝條,需立即剪除並帶離園區,以免持續擴散。所有修剪與採果工具在使用前後都必須徹底消毒,阻斷器械傳播途徑;此外,搭配無毒防護資材 超護 矽后 施用,可在作物表面形成防護膜並提升抗性,進一步抑制病害侵入與蔓延

火龍果潰瘍病(瘡痂病)

火龍果潰瘍病多由鈣、硼不足引起,初期可見橘色不規則斑點,待傷口癒合停止擴散後,斑點會乾燥轉為灰色。防治上,可於葉面施用 TE31 百果素 補充高水溶性、易分解螯合態的鈣硼元素,迅速經氣孔吸收,強化莖幹結構並降低病斑擴大機率;同時搭配無毒防護資材 超護 矽后 ,其奈米矽礦帶電表面能物理包覆並破壞病原菌外壁,抑制病菌繁殖而不留藥殘與抗藥性,雙管齊下即可有效防治火龍果潰瘍病並維持作物健康。

關於更多火龍果潰瘍病的討論,可參考文章 如何防治火龍果潰瘍病? 

潰瘍病徵
火龍果潰瘍病的病徵起初為橘色不規則斑點,斑點癒合停止擴散後,則會乾燥呈現為灰色斑點,此時就不會再度擴散。

火龍果常見蟲害及防治方式

介殼蟲 (Pseudococcus spp.)

最常發現的就是綿介殼蟲,會附著在枝幹表面,像白色粉末一樣,吸取植物汁液,使枝條發黃、長勢變差,嚴重時會導致結果不順。

更多關於介殼蟲詳細資料,可參考文章 《 介殼蟲防治指南:從辨識到防治方式一次掌握 

蚜蟲 (Aphis gossypii)

體型小、顏色多為綠或暗褐色,主要在嫩芽與花苞處吸食汁液,會造成葉片捲曲,也可能傳播病毒。

有關蚜蟲的無毒防治方法,請見文章3種無毒方法:迅速對抗作物上的蚜蟲 

紅蜘蛛 (Tetranychus urticae)

這種蟎類會在葉片背面築網,刺吸吸食葉片養分,使葉面出現黃斑、乾枯脫落,也可能傳播病毒。

關於紅蜘蛛防治的方式,請參考文章無毒防治祕笈:有效擺脫紅蜘蛛的危害 

蟲害防治建議

超護 除蟲王 為全天然植萃產品,不分季節皆可使用,透過天然茶皂素的起泡機制,可有效堵住蟲體氣門。茶皂素也可對蟲害產生胃毒、忌避與拒食的效果,干擾害蟲生長發育,並降低蟲卵孵化率,作為蟲害快速生長前的預防。除蟲王不分季節皆可使用,不用擔心高溫或低溫會影響其效力,或是傷害植物。

文章參考資訊:農業知識入口網 1、台東農改場2、農業試驗所3、紅龍果病害防治實務操作4、火龍果常見病蟲害5

 

 

常見問題
 
Q1:火龍果要種多久才會結果?
火龍果通常在種下後 約一年到一年半會開始開花結果,但也與品種、環境有關。
 
Q2:火龍果適合種在哪裡?
可種於庭院、陽台、大型盆栽或田地中,重點是要有陽光、良好排水與通風環境。
 
Q3:火龍果怕熱嗎?
火龍果耐熱,但氣溫超過36℃時容易曬傷,建議夏季中午可以設遮陽網或增加澆水頻率降溫。
 
Q4:火龍果開花但不結果怎麼辦?
開花不結果多半是生理障礙造成,像是授粉不完全(建議人工授粉)、品種不自花授粉、日照不足、肥料追施不均,夏季高溫熱障礙等,建議使用抗熱配方 TE33 樂活素
 
Q5:火龍果枝條黃化的原因?
可能原因包括:土壤排水不良導致根部缺氧,缺乏光照導致葉綠素合成不佳,過度施肥或肥料不足,病害或蟲害感染,需要更多資訊輔助才能精準判斷。

 

產品推薦

相關文章
高溫來襲,如何防治火龍果潰瘍病?
高溫熱障礙,火龍果枝條黃化怎麼辦?
火龍果豐收的秘笈:光照+肥培雙管齊下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