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資料
秋葵種植指南:了解肥料使用和病蟲害管理

秋葵是什麼?
秋葵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適合在春夏季節種植。這幾年,因秋葵營養價值高,深受市場喜愛,需求穩定且價格不錯,越來越多農民種植,成為重要的夏季蔬菜作物。台灣種植的品種有黃秋葵和咖啡黃葵(常稱紫秋葵),市場上以黃秋葵最常見,偶爾也可看到紫紅色外皮的咖啡黃葵。
台灣的秋葵種植地區分布
秋葵種植面積以嘉義鹿草最大,其次在台南、高雄及屏東地區,也因氣候溫暖、日照充足,有不少大規模種植秋葵的農場。這些地方的秋葵種植多以契作的方式,不只供應國內的秋葵市場,也外銷至日本等其他國家。
適合秋葵種植的氣候環境
秋葵適合的生長溫度
秋葵對環境的耐受性高,無論是高溫、潮濕、乾旱等環境都可生長,尤其在25至30度的氣溫下,生長更快速。但是當氣溫低於14度時,秋葵生長速度就會明顯變慢,甚至會停止生長。
土壤與日照需求
秋葵喜歡生長在排水良好的土壤環境,如果土壤積水會造成秋葵根部腐爛,甚至引發根系病害感染。秋葵對日照的需求高,充足的陽光可幫助秋葵開花結果。
秋葵種植的時間
在台灣中南部,每年從3月到10月都很適合種植秋葵,北部開始的時間稍晚,建議可在4月後開始播種,在播種後約50-70天可以開始採收。秋葵為連續採收的作物,開花後約3-5天,秋葵果實長到8-10公分大小就可以開始採收,可連續採收2-3個月,管理良好的秋葵,甚至可連續採收3-5個月。
秋葵該怎麼施肥?
秋葵是重肥作物,基肥一定要打底
秋葵長得快、又會連續開花結果,因此對養分的需求高。在種植秋葵之前,建議每分地可使用100-200公斤的有機肥,再搭配30-40公斤的複合平均肥當作基肥打底。
生長期怎麼追肥?秋葵長得快,養分要跟得上!
由於秋葵生長快速,應適時的補充氮肥,才能提供足夠的生長所需養份。土壤追肥推薦使用 農神1號,稀釋後直接澆灌在秋葵根部,不但可以補氮肥,還能補充一些有機質,幫助秋葵合成碳水化合物,讓葉子長得茂密、根系更健壯,為接下來的開花結果階段,打下良好的營養基礎。
在秋葵的快速生長期,需要提供能更快速吸收、利用的養分。推薦使用 TE11 葉效速 高效葉面肥,這是一款高效的葉面肥,直接噴在葉片上,效果快、吸收好。可直接由葉面提供生長所需氮肥,同時補充微量元素,幫助提高秋葵的光合作用效率,促進營養元素的轉化與吸收。
秋葵花果期養分充足,可延長採收時間
當秋葵開始開花、結果,就是要轉換肥料配方的時候了,應提高磷鉀的養分供應,幫助秋葵開花結果更順利。土壤追肥推薦使用 農神 3 號,純天然成分製成,可提供花果時期所需的磷、鉀肥分及有機質,幫助秋葵著花著果,同時提高秋葵的品質和產量。施在土壤裡,讓根部慢慢吸收,效果穩定又天然。
如果你想讓秋葵的產期拉長、果實品質更穩定,在秋葵的連續採收期間,更應重視養分的即時補充,以免秋葵因為連續採果,造成母株養分流失過快、生長勢變弱。推薦使用 TE13 果效速,包含巨量、中量、微量元素,可以快速補充開花結果期所需的營養,讓母株維持強健,讓採收期可以更長。對促進秋葵果實生長、提高重量及產量,都有很大的幫助。
秋葵種植常見病害
白粉病
發生白粉病時,可以在秋葵的葉片、莖部或果實表面,發現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狀斑塊,且病斑可以被擦掉。白粉病的病斑在初期不會讓葉片變色,但隨著病菌增加,才會慢慢延綿成灰白色網狀覆蓋,阻礙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嚴重時導致葉片枯萎,最終影響秋葵的生長和收成。
有關無毒防治白粉病的方法,請見文章《 如何防治白粉病?不使用農藥也能處理白粉病! 》
炭疽病
炭疽病在天氣溼熱的時候最常見,秋葵的葉片、莖部及果實上,會出現黑色同心圓狀的斑點,嚴重的時候會變成黑褐色凹陷,看起來像是腐爛的樣子。應注意適時修剪病株、保持植株乾爽,以降低病菌傳播機會。
立枯病
在秋葵幼苗階段,特別容易感染立枯病。立枯病是真菌引起的,會使秋葵根部腐爛、葉片黃化,最終倒伏死亡。立枯病原菌會經由土壤、農具、帶病種子傳播,所以透過輪作管理及選擇健康種子,可有效減少立枯病發病率。
疫病
疫病多好發在低溫高濕的環境,尤其春、秋天氣涼冷時期。受感染的秋葵會出現水浸狀圓形斑點,有的呈現黑色,有的則是帶有棕色浸潤狀,這些斑點會逐漸擴大,導致葉片枯萎,嚴重時會導致整株秋葵死亡。
如何防治這些常見秋葵病害?
為了降低病害的發生率,首先應從種植環境管理做起。留意種植行距,保持秋葵植株通風良好,可減少病原菌滋生。選擇選用健康種苗,可降低種苗帶病,從源頭減少感染風險。在病害防治資材方面,除了可使用農業部防疫所之合法推薦用藥進行防治,亦建議搭配使用天然防護資材。
超護 矽后 為物理性防治資材,所以沒有針對特定的病害,對病害普遍都有一定的效果。透過矽礦表面大量電荷,可強力吸附病菌,破壞病菌表面結構,造成病菌萎縮、破壞、崩解,達到有效抑制病菌增長與擴散的效果。
秋葵種植常見蟲害
蚜蟲(棉蚜)
蚜蟲成蟲體型約2-4毫米,常見有白色、綠色或黃色,常常群聚在嫩葉及嫩梢處,吸食植物汁液,造成葉片捲曲及生長受阻,甚至枯死。更麻煩的是,還會藉此傳播病毒病、煙煤病、嵌紋病等病害。
關於更多蚜蟲的討論,可參考文章 《 3種無毒方法:迅速對抗作物上的蚜蟲 》
小綠葉蟬
小綠葉蟬通常通常躲在葉背,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被吸過的地方會出現白色斑點,葉子捲曲、發育不良,嚴重的話葉片會整片變黃,光合作用變差,秋葵長得自然就不好了。
小菜蛾、夜蛾類幼蟲
在台灣幾乎全年都會出現,幼蟲會啃食秋葵葉片,咬出一個個孔洞,有時整片葉子都破破爛爛的,嚴重影響秋葵的健康與生長。
薊馬
薊馬也是很常見的吸食型害蟲,主要透過口器吸食作葉片、花果等,受到薊馬叮咬的秋葵,一開始會變成銀白色的小斑點,隨著情況惡化,這些斑點會轉變為褐色的傷口。不只容易造成病害感染,甚至引發秋葵果實畸形。
關於薊馬防治的方式,請參考文章《 薊馬入侵怎麼辦?告訴你用天然無毒薊馬防治的方式 》
潛葉蠅
半出現在春天或秋末天氣比較涼的時候,母蟲會把卵產在葉子裡,孵出來的幼蟲直接鑽進葉肉裡啃食組織,留下像畫畫一樣的條狀啃食痕跡,所以俗稱畫圖蟲。好發時期建議透過田間管理,以及使用防治資材進行防護。
如何防治這些常見秋葵蟲害?
在蟲害管理方面,通風良好很重要。種植行距不要太密,讓空氣能流通,比較不會躲藏害蟲。也可設置黃色黏蟲板,觀察害蟲數量變化,當蟲害風險升高時,可使用農業部防疫所之合法推薦用藥進行防治,亦可選擇使用安全無毒的資材。
如果你想用天然、安全的方法來防治,推薦 超護 除蟲王,不含農藥成分,以天然皂素能阻塞害蟲的氣孔,讓害蟲窒息死亡。平時使用可抑制蟲卵孵化,預防蟲害發生,蟲害發生時期使用,也能有效減少蟲害族群,幫助維持秋葵母株健康,提高產量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