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資料
露菌病該怎麼防治?天然資材搭配管理更有效

你有沒有在雨後,發現作物葉片出現黃色斑點,不久後甚至開始枯黃脫落呢?這很可能不是缺肥,而是常見的植物病害「露菌病」在作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露菌病的發病原因、常見症狀、易感染的作物和有效的防治方法。
什麼是露菌病?植物黃葉、落葉背後的真兇
露菌病(Downy mildew)是一種常見的植物病害,是由一種叫卵菌類(Oomycetes)的微生物引起的。雖然很多人以為它是真菌的一種,但其實露菌病更像是水黴,容易在潮濕環境中大量繁殖。
造成露菌病的常見病原菌包括 Peronospora spp. 和 Pseudoperonospora spp.,不同作物會感染不同種類的露菌病。一旦感染,葉片會出現黃色斑點,甚至乾枯掉落。嚴重時,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的產量減少。
露菌病在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生?
露菌病喜歡生長在潮濕、通風不良的環境,因此常發生在多雨時期或溫室栽培內。當氣候進入高濕、降雨頻繁的季節,尤其是在雨後葉片難以快速乾燥的情況下,露菌病便容易在植物表面繁殖。
此外,若清晨與夜晚的氣溫介於15至25°C之間,而白天的溫度又未能明顯升高,就會形成有利於病原菌活動的環境。如果加上田區種植密度過高,空氣不容易流通,就會加速露菌病的蔓延,導致整個田區迅速受到露菌病感染。
怎麼由病徵判斷是露菌病?3個關鍵觀察重點
葉子一出現黃色斑點就是露菌病嗎?以下是幾個常見的露菌病特徵:
1. 葉面出現黃色或淺綠色斑點
露菌病初期葉片看起來像是營養不良,出現黃色或淺綠色斑點,但其實這是病害初期的病徵。這些斑點並非隨意分布,而是常常受限在葉脈之間,形成一格一格、多邊矩形的樣子。
2. 葉背出現灰白或灰紫色霉狀物
進一步觀察葉片背面,會發現有一層灰白色或灰紫色的霉狀物,這是病菌的「孢子囊梗」在繁殖的跡象,如果用放大鏡觀察,會看到毛毛的孢子。
3. 葉片枯黃、乾裂、掉落
隨著露菌病情惡化,整片葉子會逐漸黃化、乾枯,最後脫落,進一步導致植株光合作用效率下降,養分累積困難,影響整體收成。


哪些作物容易感染露菌病?
露菌病對多種作物都有威脅,其中以瓜類(例如小黃瓜、南瓜、西瓜)特別容易被感染,因其葉面面積大、質地柔嫩,容易積水與阻礙通風,提供了病菌良好的繁殖環境。
葡萄、玫瑰等果樹與花卉,因葉片密集,且常在濕潤環境下栽培,也屬於高風險作物。而在葉菜類作物中,菠菜與萵苣等耐陰性品種,由於其栽培環境較為濕涼,容易成為露菌病的高發對象。甚至在蔥蒜類作物如大蒜與洋蔥,也能觀察到類似病徵出現。
對於上述容易感染露菌病作物,農友應更加留意露菌病的潛在威脅。
露菌病的防治辦法
面對露菌病的威脅,最有效的方式是從環境、營養與防治資材等多方面著手,實施綜合防治。
1. 田間管理
保持通風:不要種植得太密,讓空氣流動,保持乾爽。
控制水分:避免過多水分停留在葉面上太久。
清除病葉:發現病葉要及時拔除,將感染部位移出場外,避免傳染給其他作物。
輪作制度:避免同一塊地連續種同一種作物,有助於減少病菌在田間的持續存留與傳播
2. 營養管理
補充鈣和硼:適度補充鈣硼養份,可強化細胞壁,降低病菌入侵的機率。TE31 百果素 可透過葉面施肥方式,強化葉片結構,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避免氮肥過量:氮肥過多會導致葉片組織柔軟、組織鬆散,反而容易成為病菌入侵的管道。
3.防治資材
天然資材:是苦楝油、矽藻土、亞磷酸等天然成分,具備抑菌與強化植株的功能,能減緩病原菌擴散
植物保護製劑:如果想更主動抑制露菌病的發病與擴散,推薦使用 超護 矽后 無毒病害防治資材,透過矽片表面大量電荷,可強力吸附病菌,破壞病菌表面結構,造成病菌萎縮、破壞、崩解,達到有效抑制病菌增長與擴散的效果。
4.化學農藥
若必要使用化學藥劑,也應依照各作物的推薦指引,使用農業部規範之合法推薦用藥,並遵守標示指引與採收安全期,確保作物與消費者的雙重安全,也可與天然防治資材 超護 矽后 輪替使用,達到農藥減量、避免抗藥性的效果。在預防預防性用藥時,也可將傳統的化學農藥替換為天然防治資材 超護 矽后,會是一種更溫和且安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