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資料
植物葉子出現黑點、黑斑?葉斑病與褐斑病的病徵判斷與防治方法

葉子上出現一點一點的黑色斑點,是怎麼了呢?
在多年技術輔導經驗中,無論是專業農作,還是家庭園藝種植,大家最常詢問的問題,就是葉子上出現了黑黑的、一點一點的斑點,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當葉子出現黑色邊斑點的症狀,大多是因為感染真菌或是細菌造成的病斑,以下介紹褐斑病以及葉斑病。
葉斑病和褐斑病有什麼不同?
葉斑病和褐斑病通常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但因造成病害的真菌種類很多,植物感染的部位不同,造成的症狀也不太一樣,所以無法使用單一病稱學名,通用稱呼所有感染植物。通常病株的學名會依照最先發現的人命名,不同作物的病害才會有所差異。常見的病害可分為以下幾種:
常見葉斑病感染作物
真菌性病害
玉米葉斑病(Bipolaris maydis)
花生葉斑病(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Hori) Jenk)
山藥葉斑病(Pseudocercospora ubi(Racib) Deighton)
苦瓜葉斑病(Cercospora citrullina Cooke)
常見褐斑病感染作物
細菌性病害
蘭花褐斑病(Pseudomonas cattleyae (Pavarino) Savulescu)
真菌性病害
紅龍果褐斑病(Alternaria spp.)
柑橘褐斑病 (Alternaria brown spot, ABS)
胡瓜褐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
木瓜褐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葉斑病和褐斑病,以下分享兩者病徵,以及一種常見的感染作物給大家參考!
木瓜褐斑病
木瓜褐斑病學名為 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木瓜的常見病害,主要發生在高溫高濕的環境。當環境相對濕度到達85%以上,木瓜褐斑病之病菌就會變得活躍,容易出現在土壤環境或空氣中,透過空氣流動、雨水噴灑潑濺等,快速傳播到其他木瓜植株,一不小心就造成整片園區大感染。
病徵判斷
木瓜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及果實上。在葉片感染的初期,葉子上會出現黃色小點,更嚴重時,病斑換轉成褐色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周圍有明顯黃暈,嚴重時,病斑中央組織脫落,造成葉片穿孔或裂開。感染在木瓜果實上時,病徵初期為黃綠色、水浸狀凹陷之小圓形病斑, 嚴重時病斑擴大,並於病斑上長滿黑色之孢子堆,造成果實腐敗,嚴重影響口感和賣相。
防治方法
木瓜褐斑病最喜歡高溫又潮濕的天氣,所以平常在田間管理上,要特別注意通風,保持植株間距,適當修剪枝條。此外,應避免過量使用氮肥,,避免讓枝葉長得太茂密,反而變成病菌躲藏的溫床。一但發現葉片或是果實上出現黃色小點病斑,就要立刻採取行動,可用無毒病害防治資材 超護 矽后 避免病害擴散,如果病害已經很嚴重的話,可使用防檢局之推薦用藥抑制病情。


花生葉斑病
花生葉斑病的學名為 Mycosphaerella arachidis Deighton (M. arachidicola (Hori) Jenkins; 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是花生常見的真菌性病害。
花生葉斑病傳染力強,除了會透過雨水、澆灌潑濺傳播之外,也會透過空氣傳播。受感染的花生,常因嚴重落葉,影響光合作用效率,所以無法獲得提供養份,進而影響花生產量及品質。
病徵判斷
花生葉斑病主要會感染葉片、葉柄和莖幹部位。受花生葉斑病感染後,前期會出現黑色點狀病徵,黑色點狀的邊緣,還會有黃色或褐色的暈環。
病害防治
花生葉斑病最喜歡出現在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像是台灣夏季氣候。想預防花生葉斑病,應該保持田區通風、土壤排水良好。此外,因為真菌菌核可存活於土壤一段時間,應避免連作、適當休耕,並進行土壤消毒。也可使用防檢局之推薦用藥,或是無毒病害防治資材,如 超護 矽后,進行田間病害管理,可有效防治花生葉斑病。
使用天然資材,防治葉斑病和褐斑病
為純天然礦土製成奈米矽,表面帶有大量電荷,能有效吸附病原菌,限制病原菌活動並防止擴散。可用於病害發生時,可作物,有效防治葉斑病和褐斑病,甚至在採收期使用,也不用擔心化學殘留的問題。
使用天防治資材時,如果想要效果好,還是預防勝於治療。超護 矽后 也可作為病害預防性資材使用,在危害還沒出現時,定期使用,抑制病菌,避免病害爆發。因 超護 矽后 原料來自於天然土壤資材,使用後可回歸土壤,也是作物的養分來源,作為預防性用藥,可安心使用。
文章參考資訊:苦瓜葉斑病1、玉米葉斑病2、花生葉斑病3、褐斑病4、柑橘褐斑病的發生與防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