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技術資料

農藥殘留怎麼驗?化學法和生化法的比較

化學法和生化法

目前在台灣的農藥檢測方法有化學法和生化法二種,通常在田邊或拍賣市場會用生化法做初步的篩選,若發現有農藥殘餘過高的疑慮,則會進一步送到實驗室做精密的化學分析。

化學檢驗法,透過定量與定性的化學分析,能確實知道蔬果農藥殘餘的項目及濃度,可以同時檢驗出三百種以上的農藥,大概已包括了台灣農民所會使用的農藥,但因實驗過程需經過採樣、萃取、淨化、濃縮、檢驗、分析等過程,大約需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知道結果。此檢驗方法過程雖然較複雜,但準確性高,可知道農民使用的農藥及濃度。

生化檢驗法的實驗快速,因農藥的毒性會抑制乙醯膽鹼酵素的活性,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計測定酵素被抑制的程度,藉此來推估農藥殘餘量的多寡,此方法快速簡便,但能無法得知農藥種類及濃度,只知農藥的總含量。

 

檢驗方法比較

生化法與化學檢驗法各具優劣,若能了解此兩項檢測方式的差異,加強橫向整合協調溝通機制,可使兩種方法得以各發揮所長,為農產品的檢驗把關。以下是兩種檢測方法的比較表格:

 

朔源管理比事後檢驗重要

現在的檢驗技術已經可以在食品安全上做許多的把關,但再好的檢測技術也只能當作最後的手段,再好的檢測都難避免會有漏網之魚。雖然生化法可以在短時間內測出結果,但報告結果無法定性定量,模糊地帶範圍的蔬果仍可能會流到市面,而化學檢驗則是需要等待長久的時間,通常衛生單位的農藥查驗從採樣到公布結果經常是一週至二個月後,因此有問題的蔬果可能早已從市場上賣掉。

因此更重要的是從生產源頭就開始做管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農產品的產銷履歷,希望能讓消費者了解整個生產及加工過程,可以不必再擔心買到藥物殘留過量、以及不實標示的農產品 。

 

使用無毒資材,避免農藥殘餘過量

解決農藥殘餘過量問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使用農藥。但是不使用農藥,能夠控制病蟲害嗎?以常見的無毒防治資材來說,在輕微病蟲害的狀況下,透過棲地干擾、採食傷害、植表保護等方式,都能有相當程度的控制效力。例如超護1號產品,就是使用天然的資材,以物理方式包覆病原菌,干擾其生理機能,或是超護3號,利用天然茶皂素,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特性驅除蟲害。

若想完全不使用農藥,又能有效降低病蟲害對產量的威脅,除了在病蟲害爆發的好發期或初期,就要使用無毒防治資材控制,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控制效果,也要更重視作物營養及田間管理,才能降低病蟲害爆發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