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資料
葉子變黃怎麼辦?解析葉子變黃的原因與解決方案

營養缺乏造成葉子變黃
缺氮:老葉開始變黃,作物生長受阻
在營養管理方面,最常見的問題是氮素不足,當植物缺乏氮時,老葉的葉綠素合成減少,導致葉片由綠轉黃,通常會先從下部老葉開始變黃,接著整株生長都會受影響。這時,可以補充含氮的肥料,幫助植株恢復葉綠素的合成,使葉片恢復正常綠色。
缺鐵:新葉變黃,但葉脈仍是綠色
缺鐵也是導致葉片變黃的關鍵因素之一,當植物無法吸收足夠的鐵元素時,最明顯的特徵是新葉變黃,但葉脈仍保持綠色,嚴重時整片葉子可能呈現幾乎白色的狀態。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施用含鐵肥料來補充鐵元素,讓葉片恢復正常的綠色。
缺鎂:葉脈綠,葉片黃,先發生於老葉上
如果葉片出現葉脈仍然綠色,但周圍葉片發黃的狀況,則很可能是鎂缺乏所導致的。由於鎂是葉綠素的核心元素之一,當植物缺鎂時,老葉的葉片間會逐漸黃化,而葉脈則保持綠色。這時,可以使用含鎂的產品來改善,幫助植物恢復正常的葉綠素合成。
營養缺乏造成葉子變黃的解決方式
當作物也營養缺乏,如缺氮、缺鐵、缺鎂等,造成葉子變黃,推薦使用 TE11 葉效速,含有生長期所需的巨量、中量和微量元素,可以一次補足養分,避免因為單獨補充某種肥料而導致其他養分不足的情況,幫助植物維持健康生長,減少葉片黃化的症狀。
澆水方式不當導致黃葉
水分管理不當也是導致葉片變黃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澆水過多時,根部長期處於淹水狀態,容易導致根部腐爛,影響水分與養分的吸收,進而導致葉片黃化並下垂。相反地,當植物長期缺水時,葉片則可能因為水分供應不足而邊緣乾枯發黃,甚至整株萎縮無生機。因此,適當的澆水頻率十分重要,應確保土壤保持濕潤但不積水,並根據植物種類與環境條件調整澆水方式,避免水分管理失衡影響作物健康。
熱障礙造成葉片黃化
環境因素對葉片健康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在長時間高溫的情況下,植物可能因熱障礙導致蛋白質變性或異常凝結,使酵素功能受影響,進而減弱光合作用。如果植物的能量消耗大於吸收,就會造成葉片黃化甚至枯萎。這種情況在炎熱的夏季尤其常見。為了減少這類問題,可以適當增加遮陰措施,避免強烈陽光長時間曝曬,並搭配使用 TE33 樂活素,提升植物的抗熱能力,使作物能夠適應高溫環境。
更多關於高溫熱障礙的種植建議,請參考文章《 如何應對夏季熱障礙?一次看懂高溫症狀和田間管理技巧 》

病害與蟲害導致葉片變黃
病害使葉片黃化
病害與蟲害也是造成葉片變黃的常見原因,特別是在環境條件不良時,更容易誘發病害的發生。例如黃葉病或根腐病,常見於排水不良的土壤,病害發生時,葉片會逐漸變黃,甚至伴隨葉斑或根系腐爛的現象。針對這類問題,可以使用 超護 矽后 來增強植物的抗病能力,同時改善田間排水條件,降低病害發生的風險。

蟲害使葉子變黃
蚜蟲與紅蜘蛛等害蟲也可能導致葉片變黃,當這些害蟲大量寄生於葉片時,會吸取植物汁液,造成葉片組織受損,進而出現黃化現象。對此,可以使用 超護 除蟲王 來有效防治害蟲,以減少蟲害對植物的影響。

葉子變黃不一定是病,對症下藥才能恢復健康
葉子變黃可能來自多種因素,從營養失衡、水分管理不當,到環境壓力與病蟲害問題,每一種成因都需要對應的解決方式。關鍵在於及早發現葉片變黃的原因,並根據不同的狀況調整施肥、澆水或病蟲害防治策略。合理管理養分供應,確保土壤環境適合植物生長,並定期觀察葉片狀態,就能有效預防黃葉問題,讓植物保持健康翠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