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
諮詢

技術資料

蘆筍種植詳解:蘆筍肥料和病蟲害防治

想了解更多蘆筍種植的相關資訊嗎?本文先帶你看懂適合蘆筍的生長環境與管理祕訣,再分享有效的肥料搭配,最後教你辨別和預防常見病蟲害,助你輕鬆收穫高品質、高產量的蘆筍!

 

蘆筍是一種多年生草本作物,在台灣被廣泛栽培,主要食用部分是其嫩莖。接下來,我們將從依序探討台灣蘆筍的產區分布、適合的氣候與土壤條件、生長周期、常見病蟲害、肥培管理建議以及常見問題,希望對於蘆筍種植有興趣的農友,能提供大方向的幫助。

台灣的蘆筍種植在哪裡最熱門?

台灣的蘆筍栽培面積約586公頃,主要產區集中在彰化縣的二林、芳苑,以及台南的將軍、西港、安定等區域,這些地方多為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日照充足,正好適合蘆筍生長,因此成為主要的蘆筍產地。

蘆筍種植適合的氣候

蘆筍原產自溫帶地區,最適合生長在攝氏25-30度之間。當氣溫低於15度時,蘆筍生長速度會減緩,若低溫持續一週,則容易進入休眠狀態。若氣溫高於33度,嫩莖外皮容易纖維化,導致口感品質變差。透過溫室或網室的環控設備,在台灣幾乎可以做到全年採收,但夏季仍需搭配遮陰與充分灌水降溫,冬季則可利用保溫布穩定地溫,避免長期低溫造成休眠。

蘆筍怕淹水怎麼辦?

在土壤方面,蘆筍最喜歡微酸到中性的壤土,土層須深厚且排水通暢。雖然蘆筍相較其他作物耐旱,但在採收期需水量較大,留意雨水、澆灌水量的管理非常重要。然而,蘆筍雖然重水分,但卻不耐泡水,蘆筍田區若長時間積水,根系易受傷甚至死亡。因此良好的排水系統對蘆筍的種植來說,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蘆筍對雖然對水分需求高,但根系卻不耐淹水,因此土壤排水良好非常重要。
蘆筍對雖然對水分需求高,但根系卻不耐淹水,因此土壤排水良好非常重要。

蘆筍的生長期

在台灣,蘆筍的採收期一般從三月下旬開始,持續到十一月上旬。然而,透過保溫措施像是溫、網室的搭設,與不同生長產期的調節,目前可以實現全年採收的盛況。夏季因氣溫高、植株生長快,綠蘆筍與白蘆筍往往需要天天採收。兩種常見蘆筍的採收準則略有不同,綠蘆筍多在地面直接切除適長的嫩莖;白蘆筍則必須觀察畦面細微裂縫或潮濕點,小心掘出未見光的嫩莖,以避免轉綠影響品質。

蘆筍的生長階段

  1. 幼苗期:播種後約2~3個月,此階段需進行起苗移栽。
  2. 幼齡期:定植後至初次採收前,約1~3年,此階段植株迅速生長,地上莖不斷增多並增粗。
  3. 成齡期:從開始採收到衰老期,約6~10年,甚至可達15~20年,此時生長最旺盛,產量最高。
  4. 衰老期:經過多年採收後,植株生長速度減慢,產量降低,需考慮更新栽培。

蘆筍肥料推薦

在嫩莖採收期,由於連續生長及採收非常耗能,對氮肥需求特別高,因此除了定植時施足基肥,後續追肥更是維持產量與品質的關鍵。

  • 土壤灌根:推薦使用 農神 1 號藉由提供有機質與天然營養成分,讓根系能長期且持續地吸收養分,強化根系吸水吸肥的能力,提供長莖能量。
  • 葉面噴灑:可搭配 TE11 葉效速 葉面噴施,一次補足氮磷鉀與中量、微量元素,迅速補足連續採收造成的營養透支,快速提供養分以改善蘆筍生長勢,提升蘆筍的品質與產量。
  • 高溫逆境:面對夏季高溫,則可加用 TE33 樂活素, 協助蘆筍生成抗熱蛋白,減輕熱障礙,維持高溫長勢,確保產量穩定。
 
新長葉梢呈現淡綠色,表示養分不太夠,需要逐漸跟上追肥,維持蘆筍健康長勢。
新長葉梢呈現淡綠色,表示養分不太夠,需要逐漸跟上追肥,維持蘆筍健康長勢。

蘆筍常見病蟲害

在蘆筍病害中,莖枯病最具威脅,其次還有褐斑病、莖腐病與立枯病等病害。夜蛾類幼蟲、粉蝨與薊馬則是主要蟲害來源。及早發現並採取適當的防治措施,有助於減少這些病蟲害對蘆筍產量、品質的影響。

 
蘆筍最主要的病害為莖枯病,圖中為感染前期病徵,如果控制不好會逐漸擴散後導致莖幹枯萎。
蘆筍最主要的病害為莖枯病,圖中為感染前期病徵,如果控制不好會逐漸擴散後導致莖幹枯萎。

蘆筍常見病蟲害

  • 莖枯病:為最常見的病害,會感染蘆筍的莖、枝、葉,出現深褐細長斑,邊緣呈現水浸狀。斑點擴大後中心轉紅褐並凹陷,並產生很多小黑點,影響植株健康。
  • 褐斑病:會感染蘆筍莖和葉,形成灰到灰褐色的橢圓小斑,邊緣帶紅褐色;濕氣高時,斑面還會長出黑色毛狀物。
  • 莖腐病:主要發生於高溫多濕的季節,使幼筍出現水浸狀病徵,並迅速擴散到莖內,讓組織腐爛坍塌、阻斷水分輸送,整株因而枯萎。後期可在莖表看到病菌長出的白色菌絲。
  • 立枯病:又稱枯萎病,是土壤病害,主要感染老熟植株,初期植株變黃萎凋,病情擴展後全株枯死。
  • 夜蛾類幼蟲:夜蛾幼蟲會啃食蘆筍嫩莖,造成損害。
  • 粉蝨與薊馬:粉蝨與薊馬會吸食蘆筍汁液,造成生長停滯。

有關薊馬防治的方式,可參考文章《 薊馬入侵怎麼辦?告訴你用天然無毒薊馬防治的方式

蘆筍常見病害防治

  • 及時清除病株:當發現有病株時,一定要馬上清除,以免細菌繼續擴散,威脅到整個田區的作物
  • 雨後施用防治資材:雨後是病害容易爆發的時期,立即 超護 矽后,能在病害爆發前,快速降低病菌量
  • 控制病害擴散:超護 矽后 不含農藥成分,為純天然礦土製成奈米矽,表面帶有大量電荷,能有效吸附病原菌,限制病原菌活動並防止擴散,且達到無毒、安全採收標準。

蘆筍常見蟲害防治

  • 定期檢查植株:「及早發現、及早處理」,建議定期檢查植株,留意斑點、黃化或咬痕等異狀,並立即處理。
  • 預防及監測:可懸掛藍色粘板監測薊馬危害,也可常年使用懸掛性費洛蒙誘蟲盒監測及減少夜蛾蟲害。
  • 降低蟲害數量:超護 除蟲王 利用天然抗蟲物質製成,以天然植萃起沫機制堵塞害蟲氣門、干擾害蟲生理機制,造成窒息衰弱。超護 除蟲王 還有忌避拒食的效果,並透過天然茶皂素高展著力及分散力的特性,提升蟲害防治的覆蓋率及功效,且噴完即可採收,安全無毒。

文章參考資訊:臺南農業專訊,2017,第99期 1、台灣蘆筍品種與栽培技術,臺南農改場,2007 2、臺南區農改場,特刊第2號 3、農業知識入口網,2015,農學報導 4

 

 

常見問題
 
Q1:土壤積水,蘆筍根部容易爛掉,該怎麼處理?
蘆筍不耐積水,面對積水,首要任務是檢查排水系統是否暢通,特別是在雨季,應確保雨水能快速排出,避免根系缺氧。
 
Q2:高溫會影響蘆筍生長嗎?
若氣溫高於33度,嫩莖外皮容易纖維化,導致口感品質變差。建議在清晨或傍晚加強灌溉並配合局部噴霧降溫,降低田間溫度。同時可使用葉面肥料 TE33 樂活素,補充熱害時所需營養,維持植株生長勢與嫩莖品質。
 
Q3:病蟲害來勢洶洶,常一發不可收拾,怎麼防才有效?

最關鍵是「及早發現、及早處理」。建議定期檢查植株,留意有沒有病蟲害出現的徵兆,並立即拔除或處理植株。平時預防可使用無毒的防治產品,並注意濕度變化、保持田間通風,可大幅降低病蟲害擴散風險。

 

產品推薦

回目錄